前往: 導覽, 搜尋

1938年
瀏覽人次:3,091
最近作者:江佳蓉 2015年7月19日 (星期日) 20:13;

由於戰火日熾,軍國主義盛行,東京發行的日語歌曲唱片大為流行,台灣唱片業逐漸萎縮,尤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台灣與日本間船運窘迫,錄音不便又貨運阻塞,各公司文藝部更形同虛設,改以代理販賣東京出品唱片為主。

陳秋霖成立東亞唱片,但僅維持了二年餘,就在愈形熾熱的戰爭氣氛下關門大吉。在這期間,東亞唱片製作了吳成家作曲、陳達儒作詞的「阮不知啦」、「心茫茫」、「港邊惜別」等歌曲,成為日治時代台灣流行歌曲的尾聲之作。隨著皇民化運動的緊鑼密鼓,「雨夜花」、「月夜愁」被擅改成日語的「榮譽的軍夫」、「軍夫之妻」,悲愴的曲調,變調為激昂的軍歌,驅策台灣青年為大東亞戰爭奉獻犧牲。終於,台語流行歌曲被迫畫上了休止符!

陳秋霖 (1911-1992) 是台北社子人,畢業於社子公學校,父親經營雜貨舖,能拉得不錯的大管弦,因此幼時得以受到音樂啟蒙,並在年輕時便能自製樂器,展現音樂長才。陳秋霖十七歲拜歌仔戲班知名的樂師「大舌軒仙」學習戲班後場,三年後,就開始從事歌仔戲曲的改革與創作。1933年陳秋霖進入古倫美亞唱片,與蘇桐陳冠華一起擔任後場伴奏,灌錄歌仔戲曲盤。1935年受聘勝利唱片,開始流行歌曲創作生涯,《路滑滑》為其第一張流行音樂創作(作曲,但掛張福興的名)。隔年作詞家陳達儒也加入勝利唱片,專職歌詞寫作,兩人合作的成名曲《白牡丹》(根根主唱)便是代表,也因為《白牡丹》的流行與熱賣,帶動一股小曲的風潮,陳秋霖也成了搶手的作曲家,《落花吟》(周添旺作詞,純純主唱)、、《巷仔路》(陳達儒作詞,豔豔主唱)等則是他戰前的代表作品。綜觀陳秋霖的音樂創作,較常和陳達儒合作寫歌,戰前戰後寫了近卅首歌,其中以《賣菜姑娘》、《月夜嘆》、《滿山春色》、《中山北路行七擺》等較為人所熟知:《滿山春色》常被歌仔戲和新劇,用以表達熱戀男女相偕出遊的愉快心情;相較《賣菜姑娘》的樸實無華、《滿山春色》的輕鬆熱情、與《中山北路行七擺》的哀怨無奈,更展現陳秋霖創作多元的曲風。
在歌仔戲曲的改革與創作上,1936年陳秋霖陳冠華蘇桐共同參與「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」,研製出「鼓吹弦」(古吹弦),也就是「鐵弦」,國語叫做「喇叭弦」或「喇叭琴」,現在台灣歌仔戲音樂、客家山歌和客家戲曲音樂還使用,歌仔戲喇叭弦定弦比照廣東高胡,客家音樂喇叭弦定弦純4度或純5度。
陳秋霖還與朋友合資在1938年成立「東亞唱片」,出版過幾張曲盤:《夜半的酒場》、《可憐的青春》、《戀愛的列車》、《終身恨》、《甚麼號作愛》,有些歌雖頗受歡迎,但隨著戰爭的深刻化,最後也是血本無歸。
1937年,中日戰爭爆發後,陳秋霖和蘇桐、陳水柳等三人是僅有的三位被日本人留用的台灣戲曲樂師,後參加日軍的「明光新劇團」(文藝工作隊),演奏西樂,給宣傳劇伴奏。陳秋霖妻鄭寶珠則在劇團擔任主唱,演唱日本歌或改編日本歌詞的台灣歌謠。
戰後,陳秋霖與妻子定居台北市大龍峒,開設「陳秋霖國樂研究社」教學生樂理和樂器演奏,同時也成立「新台灣研究社」(中西樂器合奏的樂團),曾到全台各地公演。1952年前後,陳秋霖在台北涼州街創設「勝家唱片工廠」,其代表的出版唱片為《春花望露》(江中清作詞作曲,葉白蘭主唱);同時,1950年代台語電影興盛,許多早期的台語電影都是由陳秋霖配樂,也因此陳秋霖還當起了導演來。1958年上映的一部賣座的台語電影「乞食開藝旦」就是陳秋霖執導的作品。
由於陳秋霖對台灣戲曲音樂改革及創作歌謠的貢獻,1990年第二屆金曲獎的「特別獎」便是頒發給他。
http://old.taiwan123.com.tw/musicface/face07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