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往: 導覽, 搜尋

1970年代
瀏覽人次:9,865
最近作者:江佳蓉 2015年7月21日 (星期二) 22:36;

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,不再喜歡聽風花雪月的國語流行歌曲,他們聽西洋的熱門音樂。也不喜歡看浪漫無趣的文藝電影,他們的價值觀開始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。同時西洋翻版唱片工業更是在台灣興盛起來。這時菁英知識份子則取向聽古典音樂。 這時期的台語流行歌在電視媒體的演出非常受限,綜藝歌唱節目中每天只能安排演唱二首,而且長度都不能超出一分半鐘。1970年代後期,反國民黨長期執政的政治運動蜂起,歌曲更發揮強大的渲染力與凝聚力,尤其是民謠、日治時期即戰後創作歌曲等台語本土歌謠,由於長期遭主流媒體漠視,又能激發民眾共鳴,在政治活動中反覆演唱,如《望春風》、《望你早歸》、《補破網》、《黃昏的故鄉》等,帶有強烈的抑鬱情緒、濃厚的土地情感,被賦予了本土文化弱勢、政治犯、海外異議人士等議題,成為鼓吹本土歷史意識的代表歌曲。

1970年代社會上最流行的娛樂是電影,電影的類型除了香港邵氏公司的武俠電影之外,就是台灣導演盛行拍攝的「文藝愛情片」-- 即所謂的三廳式電影(餐廳, 客廳, 咖啡廳),電影主題曲於是也成了回味電影的唯一周邊商品, 幾乎每個歌星都以電影的上檔為基準推出主題曲新歌、專輯歌曲名常與電影相同,甚至連唱片封面都是以劇照占最多篇幅。當時專輯出版速度頗快,稍有市場基礎的歌手幾乎每三個月就能出版新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