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往: 導覽, 搜尋

國民政府時期
瀏覽人次:4,347
最近作者:estherlin 2015年7月21日 (星期二) 20:58;

於 2015年7月21日 (二) 20:58 由 Sidetrack (對話 | 貢獻) 所做的修訂
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
國民黨政府成立「國語推行委員會」,大力推行國語運動,強力封殺福佬語,而在白色恐怖時代,大部分作家為求自保而封筆,也使 得台灣歌謠陷入空窗期。這個時期,台灣尚無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風格,詞曲主要是延續了上海、香港的風格,比如「蘇州河畔」、「綠島小夜曲」。

1965年,由於美國全面介入越戰,駐台美軍驟增,西洋流行歌曲蔚為風行。國內知識份子傾向於聽、唱西洋歌曲,排斥本土流行音樂一直到 70 年代後期,批評國內的流行音樂為經 常被批評為靡靡之音(當時連「月亮代表我的心」都被排斥,可見有多深的偏見)。1966、1967年時,台視慎芝製作的《群星會》節目開播,成為國內流行音樂濫觴,培育出無數華人音樂巨星及膾炙人口的歌曲,比如謝雷張琪的「傻瓜與野丫頭」,青山婉曲的「杏花溪之戀」,尤雅的「往事只能回味」等。此時, 台灣流行樂壇開始走向巨星風格主導的時期,比如唱紅「小城故事」、「甜蜜蜜」紅遍兩岸三地的鄧麗君,「三月裡的小雨」的劉文正, 及「愛神」的崔苔菁,以及最早產生草根粉思集團的鳳飛飛(當時的「鳳迷」在戒嚴時期可謂之奇觀)。在當年的時空下,很多主題都是禁忌,愛國歌曲盛行,劉家昌製作的歌曲「梅花」、「中華民國頌」、「從民國六十六年起」等歌曲,更是家喻戶曉,成為流行樂壇的主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