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往: 導覽, 搜尋

蟲膠唱片
瀏覽人次:16,261
最近作者:陳雨柔 2015年8月2日 (星期日) 23:19;

於 2015年8月2日 (日) 23:19 由 Yurou (對話 | 貢獻) 所做的修訂 (新頁面: 黑膠唱盤與CD的前身,19世紀末由德籍技師艾米利.伯林納所研發。艾米利.伯林納使用鍍金銅盤為母盤,以硬蠟為原料錄製唱片。1877年,...)
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
黑膠唱盤與CD的前身,19世紀末由德籍技師艾米利.伯林納所研發。艾米利.伯林納使用鍍金銅盤為母盤,以硬蠟為原料錄製唱片。1877年,愛迪生發明留聲機,以錫箔滾筒錄音。滾筒錄音一次只能錄製一首歌曲,並容易報銷。自艾米利.伯林納發明新型的錄製技術後,唱片擺脫早期容易磨損報廢的特性,唱片工業於焉展開,開始量產。蟲膠唱片又名「洋乾漆黑膠唱片」,因使用東南亞的一種蟲膠蟲的分泌物為原料,又叫「蟲膠唱片」。唱片一面可錄製一首3分鐘左右的歌曲,轉速為一分鐘78轉,使用留聲機播放。

台灣最早的唱片,為1906年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請美國Columbia唱片公司所灌製的〈新高山〉與〈世界の友〉。1910年,日本的唱片公司「株式会社日本蓄音器商会」(簡稱「日蓄」)於台灣榮町成立分公司。本土唱片的灌製,始自1914年「日蓄」的負責人岡本檻太郎率領客家八音樂師至日本進行錄音工作。此行的樂師,包含林石生范連生何阿文等15人,共錄製約十張唱片。本土音樂第一批錄製唱片〈一串年〉(客家八音)、〈點燈紅〉(車鼓調)於焉誕生。除錄製音樂外,錄音技術也運用於日語教學,諸如1917年由盛進商行發行、日人水野春次擔任主講的雙語教學(日語與台語)唱片。1925年發行的「金鳥印」小型唱片是在厚紙版上塗以洋乾漆節省成本,唱片售價每片約為三、五角,由於售價便宜開始於台灣普及。

1929年開始,「日蓄」開始以「電氣錄音」(使用插電麥克風錄音)的技術錄製唱盤,並以「Columbia」作為唱片的識別商標,錄製的唱片種類包含客家八音、歌仔戲與台語歌謠等。而台灣第一首流行歌,則是「改良鷹標」(原「Columbia」)所發行的〈烏貓行進曲〉(1931)。

參考資料

郭麗娟,〈台灣唱片發展簡史〉,《源》53期(2005年,7/8月),頁77-78。

林太崴,《玩樂老臺灣:不插電的78轉聲音旅行,我們100歲了!》(台北市:五南,2015年3月)。